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时尚汽车_汽车生活移动版

主页 > 经销 >

宝马买矿造电芯:车企与电池厂的奶酪之争(3)

虽然宝马方面表示,这并不会带来额外成本。但在CRU资深分析师(钴锂)GeorgeHeppel看来,合适电池所用的钴生产有限,转由摩洛哥、澳大利亚的精炼厂供应矿石,都需要宝马支付额外的费用。

在国际舆论压力下,终端的应用企业倒逼中游冶炼企业明确原料来源,不采用手抓矿。2017年11月,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就供应源头涉嫌动用童工展开调查。

有分析人士认为,如果未来或许有相关国家出台法规或行业内出台准则,要求在售的终端消费品,原材料获取必须正轨合法,那么宝马等深入介入的公司或许可以避开这一绿色壁垒。

这不无可能,像电动车这样获得国家财政补贴的产业,背负更多公共责任理所应当。

有些企业已经走到了前面。今年11月,沃尔沃宣布采用区块链技术,建立数字账簿,记录供应商从哪里以及如何采购钴。稍早前,IBM、福特也表示愿意用类似的手段去追踪验证矿物来源。该区块链技术由美国甲骨文公司的技术开发,预计将于今年广泛进行推广。

今年9月,巴斯夫、宝马与三星联合宣布委托德国相关机构在刚果(金)的一处试点矿石,改善手工采矿工作条件以及矿区周围社区的生活条件,并试图将经验成果进行推广。

PeterZisch表示,宝马集团现在暂无直接买矿山的打算,如果刚果(金)钴矿符合可持续开采的标准,就可以将其纳入采购范畴。

电池厂:利润变薄,需要深挖技术护城河

左手矿石,右手技术,巨头们不断钻入动力电池的知识深水区,让业内担忧昔日高高在上的动力电池是否会沦为代工厂。

原本冶炼公司、电池材料生产公司、电池厂都可以可以通过原材料的采购与销售差价赚取利润,例如在低价时大量囤货,原材料市场价走高时,将低价囤货以高价折算进成本内。

现在主机厂的介入,让这些公司沦为了加工企业,利润率被压缩。

一家大型锂电厂中层告诉出行一客,虽然利润被压缩,但是电池厂还是可以赚钱的。

对电池生产商来说,利润空间被压缩并不是致命的,致命的是丧失电池技术的主导权。

据出行一客了解,中国头部的电池企业没有一家与整车厂联合研发电芯技术,而电池企业与自己的正极材料供应商有着技术研发合作。可见,电池厂在电芯的知识产权方面严格保密。

生产电芯对于整车厂来说并不容易。

“头部车企对供应链往往有自己的主张。”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方寅亮对出行一客表示,巨头需要更深入地了解行业趋势、知晓核心供应链的潜能究竟几何,以便在日后竞争上留足后手。但是,在大化工的制造环节中,整车厂很难具备优势。

厂房、设备、土地等固定资产投资就是一笔大开销。因此,整车厂不会越俎代庖自己生产电池。但是一旦整车厂有了最先进的量产技术,那么它可以设定样本让电池厂去生产,那么电池厂核心的价值——电芯研发所带来的利润将消失殆尽。

宝马自建电芯中心后,电池厂会不会沦为代工厂?国内领先电池企业负责海外业务的中层告诉出行一客,谁的技术厉害就听谁的,电池厂在电池研制方面还是很专业的。

跨界布局挑战重重

汽车产业链条极长,各司其职的企业用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构筑了自己的护城河。

当宝马开始涉足电芯更深层次的研究,甚至直接买矿时,拓展边界能否得到预期收益将面临挑战。

通常来说,相比专门的采购商,像宝马这样的整车企业作为单一用户,采购量较少。这促使整车厂的议价权不高,以钴矿为例。除了刚果(金)外,若要购买块状的金属钴的地方屈指可数。仅能从摩洛哥的CTT精炼厂、马达加斯加的Ambatovy精炼厂和澳大利亚的Murrin精炼厂采购,为了获得有限的供应,往往需要支付额外的费用。

在陈先龙看来,汽车公司锁定的原料通常按照跟踪现货价格的公式定价。但在小金属采购方面,它们缺乏经验,尤其是在规避商品的远期价格风险,比如说锂和钴。

此外,外界有观点认为,宝马在纯电动的路上,仍走得有些疑虑。

2013年,宝马推出了第一款豪华品牌的纯电动车,碳纤维车价、无B柱、对开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但在随后的几年里,在升级续航里程及产品体验的同时,却将电动化的路线更多押注在了插电混动上。这体现在,宝马并未采用“纯电动专用平台”,业内认为这样的底层技术有助于合理配置电池、协调车重及空间布局,从而打造出一台“真正”的纯电动车。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