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至8日,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在重庆举办,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汽研”)集中呈现了其在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领域的多项自主成果,涵盖精准测试工具、高效验证平台、数据流通基础设施及行业测评标准,为产业升级提供坚实支撑。
智能驾驶测试:自主工具链提供精准验证
展台重点展示了中国汽研自主研发的高精定位数采系统i-TESTER AVE 2100和报警信号采集器ICTC-ASD。这套组合设备致力于解决智能驾驶系统验证的精确性和客观性需求。其中,高精定位数采系统集成高精度定位、数据采集及时间同步模块,可在车辆法规测试中同步记录厘米级精度的时空轨迹、车身姿态、环境视频、车辆总线数据及报警信号,形成完整的“数据黑匣子”。
据相关专家介绍,它的核心优势在于差分定位精度达1cm,支持多车与多车道线解算,集成了以太网、CAN总线等多类型数据采集,且无需复杂标定,上电即用。报警信号采集器专门用于捕获、解码智能驾驶系统向驾驶员发出的声、光、震动等交互报警信号,时延低于10ms。该设备支持声音频段、光照强度等参数自定义设置,并能与国外主流驾驶机器人配合使用。
这两套设备为判断智能驾驶系统决策合规性提供了客观依据,降低了车企和检测机构的测试成本,并保障了产业链的数据安全与测试自主权。
针对转向系统(如EPS、RWS、SBW)开发测试的高成本与高风险挑战,中国汽研展出了高性能转向实物在环测试系统。该系统基于高精度直线电机加载技术与双电机耦合控制算法,通过直线电机直接模拟转向齿条的真实负载力。结合真实的转向系统总成(含方向盘、转向柱、EPS控制器等)和实时运行的车辆动力学模型,可在实验室环境中精准、安全地还原“低附路面高速转向”“高速工况下转向部件故障”等极限工况和失效场景。该系统大幅缩短了转向系统开发验证周期,降低了对物理样车和实车测试的依赖与成本,并为转向手感调校和功能安全验证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持。
博览会期间,中国汽研发布了国家首批行业可信数据创新发展试点(汽车)的建设成效。
中国汽研相关负责人表示,汽车行业可信数据空间于4月份上线,7月份获批国家首个行业可信数据创新发展试点,汽车行业可信数据空间是一个基于共同标准和规则构建的、保障数据主权和安全流通的数据流通基础平台。它不是一个具体存储数据的“地方”,而更像一套运作机制和基础设施。
据介绍,可信数据平台可解决汽车行业数据孤岛、信任与合规、数据质量与可用性等难题,充分挖掘汽车行业数据要素价值。目前,汽车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充分整合了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数据资源,目前已接入新能源汽车运行数据、标准法规数据等8类共计18PB的高价值数据。面向“研、产、供、销、服”等各个环节,开发上线了保险承保风险评估等5类场景18个数据产品,逐步打通了数据壁垒。在8月份刚刚结束的数博会中,我们也获批了国家行业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先行先试及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第二批先行先试,围绕三个试点工程将形成完整的汽车领域数据基础设施底座,为汽车数据流通奠定坚实基础。
此外,中国汽研汽车指数在中国汽研展台精彩亮相,不仅带来全新的科普IP-汽车指数大真探“小狮指”,更通过智能汽车试验假人、科普知识打卡互动等创新形式,为公众打造沉浸式汽车测评科普体验,成为智博会现场的一大亮点。此次亮相的智能试验假人主要模拟穿着黑色大衣的成人、身着高可见度反光环卫工装的作业人员以及背书包的儿童三类典型行人目标,真实还原智能汽车在自动紧急制动(AEB)测试中的行人近端横穿的现实场景,这也是IVISTA中国智能汽车指数全球首次引入的不同穿着行人目标物智能安全测评场景。
展区设置的“小狮指实验室”等科普互动区域,通过趣味互动向公众传递汽车安全、智能与健康知识,吸引大量观众参与体验。作为中国汽研汽车指数“科技向善”品牌理念的重要载体,“小狮指”科普IP致力于将专业的测评知识转化为大众易懂的内容,服务消费者买车用车全流程。
未来,中国汽研将持续构建覆盖技术研发、测试验证与成果应用的全链条创新体系,致力于以科技力量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与行业伙伴共创安全、高效、可信的智慧出行未来。
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