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奔騰起風景(2)
时间:2019-10-03 20:26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上世紀60年代“三線建設”啟動,重慶因自身較強的工業實力和優越的地理位置,成為全國“三線建設”的重點地區。大批企業遷入促使重慶成為全國重要的兵器、民用機械、醫藥、化工等生產基地,形成重型工業結構特征明顯的工業體系。新中國成立以后很長一段時間,重慶都是國家的重工業基地。 直轄之初,談及重慶經濟,總離不開汽摩、鋼鐵產業。作為老工業基地,產業結構不合理,發展動力不足,成為橫亙在重慶面前的一道難題。立足固本開新求變,重慶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一系列舉措為工業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 黨的十八大以來,重慶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深入實施“工業強市”戰略,推動工業在轉型升級中多元發展,構建起汽車、電子產業雙輪驅動,其他支柱產業多點發展支撐的現代工業體系。邁過“數量追趕期”,走向“質量提升期”的重慶,轉型發展步履更加穩健。 進入新時代,重慶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堅持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和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兩條腿”走路,做優做強智能產業、汽車、摩托車等支柱產業,培育壯大裝備、材料、生物醫藥、消費品、能源、技術服務、農副食品加工等產業集群。目前全國工業41個大類中重慶有39個,多元產業體系形成,工業經濟抗御經濟周期波動的能力不斷增強。 欲致其高,必豐其基。 2018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20690.04億元,是1949年工業總產值6.04億元的3425.5倍﹔2018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536家,而1949年重慶無一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隻有2000家鄉及鄉以上的工業企業。 重慶工業經濟總量實現第一個百億元用了30年,從百億到千億用了23年,從千億到萬億用了10年,突破2萬億隻用了4年。 如今,“重慶制造”更是向著“重慶智造”的方向邁進。 2018年8月,首屆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在重慶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專門發來賀信,“智博會”成為重慶一個新的城市節日。由此,大數據智能化成為重慶人日常生活中的“熱詞”。 重慶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近年來一直保持兩位數增長,人臉識別、鎂合金研發、蠶桑基因組研究、風力發電裝備等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2018年,重慶智能產業銷售收入增長19.2%,數字經濟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1.4%。 “黑乎乎、油膩膩,錘敲電焊當當響。”說起過去的工廠,很多重慶人都擺手。但是,工業4.0帶來的時代之變,正在改變人們對工廠車間的刻板印象。自2018年以來,300多項智能化改造,在全市企業中掀起一場“機器換人”行動—— 中鋁薩帕的數字化車間,5名工人在線操作設備就能完成以前近百人的工作量,產能達到國內行業平均效率的5倍。 金康汽車智能工廠,1000台機器人輔助造車,成為重慶汽車產業標杆性智能工廠。 …… 深入實施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設立雲長制、增設大數據局……重慶已成為智能產業的投資熱土,華為、阿裡巴巴、騰訊、百度、清華紫光、科大訊飛等紛紛搶灘布局。 按照計劃,到2020年,重慶將力爭建成7個智慧園區、20個智能工廠、200個數字化車間和2000條數字化生產線。預計2020年重慶智能產業產值可達7500億元,向著國家重要的智能產業基地和全國一流的大數據智能化應用示范之城邁進。 在閉幕不久的2019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上,重慶響亮地提出:集中力量建設“智造重鎮”和“智慧名城”。 以創新加速,促增長提質。致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制造業基地,新時代重慶智造的內涵之變,匯聚起經濟轉型升級的澎湃動力。 大城崛起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鄉村讓人們更向往。堅持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探索出一條以城帶鄉、以鄉促城、城鄉優勢互補、城鄉聯動發展的路子 9月27日晚,重慶主城兩江四岸,“祖國萬歲”燈光秀華麗上演,驚艷世界!伴隨著央視的直播,億萬觀眾再次見証了如夢如幻、如詩如歌、美輪美奐的重慶夜景。網友們贊嘆:“祖國萬歲!重慶真美!”。 近年來,不斷提檔升級的重慶夜景,成為一張更為靚麗的城市名片,也是城市發展變化最生動的注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