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奔騰起風景(5)
时间:2019-10-03 20:26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近日,奉節縣鶴峰鄉鄉級總河長陳洪林和往常一樣,來到橫貫鶴峰鄉場鎮的墨溪河巡河。重慶全面推行河長制后,鶴峰鄉鄉長陳洪林也以鶴峰鄉鄉級總河長的身份,帶著同事們取締了轄區8家非法採砂場。如今,清澈的墨溪河水順著河道緩緩流淌。 重慶水系發達、河流眾多,必須凝聚社會力量形成治水“合力”。重慶創新實施了“雙總河長制”,即由市、區縣、街鎮三級黨政“一把手”同時擔任“雙總河長”,齊抓共管河長制工作。如今,長江、嘉陵江、烏江、涪江、大寧河……一條條美麗的家鄉河正在展現碧水容顏。 重慶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出台“重慶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產業准入負面清單”,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 東風拂綠滿眼春,生態文明建設步入新境界。“氣質”趨好,“顏值”變高,重慶群眾的生態紅利實實在在: 身邊的綠地增多了——全市現有森林面積5964萬畝,森林覆蓋率由直轄之初的20.98%提高到48.3%,其中長江兩岸森林覆蓋率超過50%。 家鄉的河流變清了——截至2018年底,長江干流重慶段水質總體為優,42個國家考核斷面水質達到國家年度目標。 呼吸的空氣潔淨了——2018年全市空氣優良天數增至316天。 多年來,重慶踐行生態理念,矢志綠色發展,真正實現了生態和經濟同向而行,發展與保護同步而進,重慶一江碧水、兩岸青山的美景正煥發出新的風採。 擁抱世界 內陸腹地變開放前沿,全面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發展,努力在西部內陸地區帶頭開放、帶動開放 今年8月,一部紀錄片《城門幾丈高》在央視和各大視頻平台熱播,展現了重慶開埠以來的百年滄桑歷史。100多年前,重慶被迫開埠,到如今主動開放,給人們啟迪與思考。 中國西部地區曾因封閉而落后,如今,重慶正崛起成為國際物流樞紐,其開放發展的繁榮態勢改寫了人們這一傳統觀念。 70年來,重慶的開放之路越走越寬,不沿邊、不靠海的重慶,逐漸從內陸腹地變成開放前沿。 70年的重慶發展史就是一部對外打破內陸桎梏、深度融入全國全球經濟大循環的開放史。 重慶直轄后,開放型經濟出現較快增長。到2018年,重慶外貿進出口額站上5000億元級台階,實現外貿進出口額5222.6億元﹔實際利用外資102.7億美元。 山城重慶,興於水,困於山。交通“先天不足”,自古以來都是制約重慶對外開放的瓶頸。 為打破瓶頸,重慶致力打造開放通道—— 開辟中歐班列(重慶)國際鐵路大通道,目前中歐班列(重慶)已成為亞歐之間重要的國際物流陸路運輸骨干﹔主導發起建設“陸海新通道”,今年8月,國家發改委出台關於西部陸海新通道的相關規劃,標志著西部陸海新通道上升為國家戰略。謀劃建成長江上游最大港口——果園港﹔全力打造國際航空樞紐,開通國際航線88條,直達全球60多個城市。目前,重慶已初步構建起東向、西向、南向、北向四大國際物流通道體系,國際物流樞紐的地位日益顯現。 水路、鐵路、航空,一條條新的物流大通道,為重慶架起聯系世界的橋梁,泰國的活蝦、越南的水果、歐洲的奶制品、韓國的化妝品,或沿長江,或乘火車,或選空運,如今都能迅速便捷地抵達這個曾經閉塞的西部城市。 家住兩江新區人和的張小笛,前兩天去超市給孩子買了幾條進口冷凍巴沙魚。這幾條巴沙魚,從越南胡志明港啟運到重慶沙坪壩團結村鐵路口岸掏箱,隻用了8天,而過去大概要30天。 兩個月前,27噸來自越南的冷凍巴沙魚,首次在廣西欽州港不用清關和換箱,直接運抵重慶,以更保鮮更高效的方式出現在重慶市民的餐桌上。 重慶開放從來不是“孤軍奮戰”。中央的鼎力支持,讓重慶不斷完善各類開放平台,為內陸開放高地建設源源不斷輸送“新動能”。2010年6月18日,兩江新區挂牌成立,這是我國第三個國家級新區,也是內陸以及西部地區的第一個開發開放新區。 內陸開放高地建設過程中,越來越多的平台落戶重慶。2015年,中國和新加坡第三個政府間合作項目——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把項目運營中心選在重慶。2017年4月1日,重慶自貿試驗區挂牌運行,標志著重慶內陸開放步入新裡程。目前,重慶已擁有19個國家級開放平台,其中包括西永、江津、涪陵3個綜保區和兩路寸灘保稅港區共4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這些平台,正成為重慶開放發展的“火車頭”和“主載體”。 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開放格局,不斷重塑著重慶的經濟版圖,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上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 ……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