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奔騰起風景(3)
时间:2019-10-03 20:26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70年來,重慶經歷了一場城市的“華麗轉身”——全市幅員面積從300平方公裡擴大到8.24萬平方公裡﹔居住更舒適,重慶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從1978年不足5平方米增加到36.53平方米﹔功能大提升,公共交通、城市公園、休閑步道、體育場館等快速建設,讓居民生活更便利,休閑體驗更豐富。 重慶集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和大庫區於一體,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是重慶必須破解的課題,面對城鄉二元結構的特殊市情,重慶不僅順利完成三峽百萬移民搬遷安置任務,加快庫區城鎮化進程,而且積極推進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堅持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探索出一條以城帶鄉、以鄉促城、城鄉優勢互補、城鄉聯動發展的路子。重慶主城區都市圈、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經濟總量均比直轄初增長15倍多,“一圈兩群”協同發展格局日益形成。 近年來,重慶統籌抓好鄉村振興與城市提升兩個基本面,全力推動城鄉融合發展,促進城市與鄉村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扎實開展鄉村振興。大力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接二連三”,如火如荼開展農村“三變”改革和“三社”融合發展試點,全面升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大美鄉村加快成型。 鄉村振興,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活力—— 南川區大觀鎮深耕產業,大力發展茶葉、精品水果、稻蝦、大果紅花油茶等四個萬畝產業,以重慶市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和食品園區為平台大力招商,吸引20余家企業相繼落戶。 銅梁區土橋鎮的荷和原鄉打造AAA級景區,每年吸引游客200余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億元以上。 石柱縣中益鄉華溪村,積極推進農村“三變”改革,創新股權合作和利益聯結機制,農民戶均增收3000元左右。 …… 統籌推進城市提升。重慶聚焦國際化、綠色化、智能化、人文化,加快提升城市經濟品質、人文品質、生態品質、生活品質—— 完善以交通為重點的網絡型基礎設施體系,推動交通建設三年行動計劃,落實高鐵建設五年行動方案,加快構建“米”字型高鐵網,實施“850+”城市軌道交通成網計劃。 推動以“兩江四岸”為主軸的城市有機更新,深化大城細管、大城智管、大城眾管,努力實現城市干淨整潔有序、山清水秀城美、宜業宜居宜游,加快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 城市品質提升,居民感受最深。 “家門旁有個體育公園,感覺生活越來越舒適了。”9月21日下午,家住兩江豪庭小區的周令芬,帶著孫女到渝北區春華體育文化公園游玩。公園裡有塑膠跑道、吊環、羽毛球場等,這是周令芬和附近居民最喜歡來的地方。而一年多前,這裡還是一塊閑置的“邊角地”。 2018年8月,重慶啟動“在建成區利用邊角地建設社區體育文化公園”行動計劃。一年后,第一批30個社區體育文化公園建成投用,再過一年,重慶將利用“邊角地”修建92個社區體育文化公園。 …… 近些年,重慶以大文旅增強城市發展能級,連續兩年被世界旅游業理事會評為“全球旅游增長最快城市”,重慶創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底氣十足。 今年2月,央視發布信息,重慶入選中國“十大美好生活城市”,成為2018-2019年度美好生活指數最高城市之一。 方向既明,干勁倍增。優化城鄉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營造宜居、宜業、宜游環境,重慶正在“努力實現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鄉村讓人們更向往”的大路上闊步前行。 聯通四方 從阡陌交通到互聯互通,重慶的路越走越寬﹔從打開山門到走向五洲,重慶的路越走越遠 上天入地的輕軌穿樓而過,橫跨江面的過江索道,飛架南北、造型各異的跨江大橋,風光無限的雲端機場……獨特的地形造就魔幻的交通,成為“3D魔幻之城”的標簽,吸引中外游客前來打卡。 重慶,一個典型的山地城市——開門是山,抬頭是坡,邁步是坎。解放之初,重慶市中心僅有總長不足40公裡的行車道路,公共交通能行駛的汽車僅有11輛。那時,從渝中區到南岸、江北,過江隻能靠輪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