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奔騰起風景(6)
时间:2019-10-03 20:26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重慶市委書記陳敏爾率中共代表團出訪新加坡、菲律賓、斯裡蘭卡三國。其間,經貿交流合作接連不斷,重慶與新加坡、菲律賓等簽署近40項合作協議。在“一帶一路”框架下,重慶與新、菲、斯三國進一步增進了了解、擴大了共識、深化了合作,在共建“一帶一路”中共享發展機遇、攜手互利共贏。 當前,重慶正全面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發展,不斷拓展開放通道、提升開放平台、做強開放主體、優化開放環境,大力建設內陸開放高地,努力在西部內陸地區帶頭開放、帶動開放。 民生溫度 從最困難的群體入手,從最突出的問題著眼,從最具體的工作抓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大渡口區躍進村街道鋼堰社區八旬老人白貴銀,幾十年來有寫日記的習慣,最近他在日記本上這樣寫道:“衣著從‘黑藍灰’到‘個性化’,飲食從‘吃飽肚子’到‘吃出健康’,居住從‘狹窄蝸居’到‘保障住房’……” 讓城鄉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是重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重慶人民的幸福成為70年壯闊交響中最動人心弦的樂章。 從最困難的群體入手,堅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 直轄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重慶聚焦精准扶貧精准脫貧,走出了一條以發展經濟推動脫貧致富、以區域發展帶動扶貧開發、以社會保障穩定解決吃穿、以創新機制提高脫貧成效的扶貧道路。 尤其是面對18個深度貧困鄉鎮“最難啃的硬骨頭”,自2017年8月,重慶又聚焦深度改善生產生活生態條件、深度調整產業結構、深度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深度落實扶貧惠民政策發力。兩年過去,“四個深度發力”,讓當地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農村產業結構、扶貧政策和扶貧機制落地見效的效益、干部群眾的精神面貌都發生了深刻變化。 日前,巫溪縣紅池壩鎮鐵嶺村,貧困戶吳生全向駐村書記王永紅“報喜”:“多虧你教我養蜜蜂!去年,我的20多桶蜂蜜賣了1.4萬元,再加上山羊養殖和中藥材培育,年收入突破5萬元!” 去年,鐵嶺村村委會因地制宜發展山地特色農業,全村戶均年增收2.7萬元以上。 截至2018年底,重慶18個貧困區縣已有14個摘帽,累計實現171.2萬人脫貧,貧困發生率降至0.7%,99.94%的已脫貧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穩定實現“兩不愁三保障”。 從最突出的問題著眼,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 “這裡環境好、地方寬敞、價格便宜。真沒想到,娃娃在家門口就能上這麼好的幼兒園!”9月16日,兩江新區星湖學校附屬幼兒園門口,家住照母山片區的李婆婆目送孫女走進幼兒園的背影,連連感嘆。如今,該片區已淨增21個班的公辦幼兒園,加上新增的普惠園,“入園難”“入園貴”的問題得到有效緩解。 “過去,房間就巴掌大的地方,病人多了連站的地方都沒有。”劉敏蘭是九龍坡區金鳳鎮九鳳村2組村民,對衛生院原來的樣子記得很清楚。如今,金鳳鎮衛生院有了新大樓,彩超、CR、心電監護儀、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等設備一應俱全。 一組數據映照的是人民生活的巨變: 收入大幅增加。2018年,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889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1元。 就業保持平穩。城鎮新增就業年均7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多年控制在3.5%左右的較低水平。 教育更加公平。2018年,學前教育毛入園率和普惠率分別達到87%和80.2%,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7%。 …… 伴隨著物質生活上“看得見”的巨變,重慶人民精神文化上也發生著“看不見”的巨變。 70年來,重慶文化設施從缺到精,與改革共興共榮,文化日益顯現勃勃生機。截至2018年底,全市有文化館40個、公共圖書館43個、文化站1027個、博物館100個,“兩館一站”國家等級率位居全國前列。全市每萬人擁有公共文化設施達到617.8平方米,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