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发文聚焦青岛:“活”城如谋战局
时间:2020-01-16 09:2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活”城如谋战局 ——看青岛如何凭借顶层设计实现“换道超越” 2019年,青岛以一个“现象级”的存在,吸引着全省、全国乃至全球的关注—— 城市地位跃升:上合示范区、自贸试验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等国家战略层层叠加,被誉为“站在中国更高水平开放发展新风口的城市”;“南深圳北青岛”的格局得到全国性认可,城市无形资产和软实力极大强化。 发展成绩亮眼: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高于全省1个百分点;1-11月,全市实际使用外资314.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3%,同比提升14.4个百分点,列全国35个大中城市第一位。更令人信服的,是青岛全面起势的加速度:以最能彰显工作力度的投资增速为例,一季度增长6.3%,上半年收尾提高到7.5%,8月份9.9%,9月份跃到15.3%,10月份达到17.3%,11月份跃到21.3%,创近5年来新高,投资总量早已远超上年全年! 总结青岛当前发展局面,以战局比拟最为恰当:人人争先的干劲,席不暇暖的节奏,金鼓连天的场面,冲坚毁锐的攻势,联翩而至的捷报……一言以蔽之,战事所具备的要素,在这里都轻易可感。 但骨子里最相近的,是青岛站在前沿和未来“搞活一座城”的顶层设计,像极了谋划一场恢宏战局:在战略谋划、战役组织、战术打法、保障支撑等方方面面,推出了诸多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重大创新与引领意义的探索。其间,深图远算的顶尖布局、细大不捐的全方位提升、批郄导窾的精准发力,就如一套让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的“组合拳”,把城市带到更高水平的发展层次和发展轨道上。它不仅是硬桥硬马的强力升级,也不局限于捕捉时机精妙把握的“弯道超车”,而是真正上兵伐谋意义上的系统性“换道超越”。 本报记者 宋弢 肖芳 战略篇 以总书记重要指示为鲜明的目标导向,大大开阔了城市发展视野与格局,这是青岛实现“换道”的逻辑起点 解读青岛的战略,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概括最为恰当。 首先,不能不提这样一个颇具戏剧性的桥段:2019年3月,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到深圳招商引资,在演讲中提出“投资青岛就是投资国家战略”。当时,不免有人心存疑问。 7月份,中央深改会即作出了在青岛建设上合示范区、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的决定——“投资青岛就是投资国家战略”有了中央决策的依据。 看似未卜先知,实际上却提示了青岛战略的最大亮点:以总书记重要指示为鲜明的目标导向,深刻研判青岛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使命与担当,形成城市发展与国家总体布局的互动,从而大大开阔了城市发展的视野与格局。这正是青岛实现“换道”的逻辑起点—— 从2018年6月主持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到2019年4月出席海上阅兵活动,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来到青岛,对山东和青岛的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要之,可归纳为3句话: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山东要在国家开放大局中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山东省委要求青岛打造山东面向世界开放发展的桥头堡。 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青岛指明了发展方向,而如何深刻领悟其内在逻辑,却是一篇紧要文章。在反复深读细研、学懂弄通中,青岛“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绝不是指通过办会城市关注度提高了,一时来的旅游人数增多了,就算是搞活了,而是空间布局层面的“搞活”、动力层面的“搞活”和各个领域的“搞活”,总起来说,就是立体、综合、全方位、内生地“搞活”;“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也并不是峰会带来了国际化关注,就意味着青岛拿到了国际大都市的“会员证”,而是提出全新要求——青岛必须依托自己的资源禀赋,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让城市真正具有这样的实力、气质和形象;山东要在国家开放大局中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青岛要成为新高地的桥头堡,揭示的是青岛在国家纵深开放大局中的使命和担当——在全国经济增长“南快北慢”的大背景中,青岛肩负着在珠三角、长三角之后,打造长江以北地区国家纵深开放新的重要战略支点的重任。只有认清这样的使命担当,才能开启城市的宏阔未来。 站位的提高,必然要求青岛放大坐标找不足、提高标准找差距,深圳自然就成为青岛最好的“锚定”城市。作为战略性部署,青岛明确提出“学深圳赶深圳”,用最简洁明晰的语言传递出“青岛的愿景是什么、青岛要干什么、青岛的状态是什么、青岛的发展路径是什么”,凝聚起了全市上下全心全意谋发展的一股干劲儿。这成为青岛既在发展过程中谋居高声远之效、又在发展归宿上求“南深圳北青岛”相埒局面的重棰响音。 其后的实践,则一次次印证了“青岛战略”在契合中央战略布局上的“见事早”—— (责任编辑:admin) |